关注提笔忘字新“文盲”现象,探讨新“扫盲”办法
一、提笔忘字新“文盲”引关注
中国可能出现新“文盲”!——这可能并非刻意耸人听闻。
不久前,读到参考消息上一文:《中国新“文盲”的困扰:提笔忘字》,说美国洛杉矶时报也在关注“中国对失去汉字感到担忧”。该文提到,手机、电脑发短信和打字,正在使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一笔一划的写字,以至《中国青年报》4月一项调查显示,2072名受访者中83%承认写字有困难。这种现象非常常见,以至于它甚至有了一个名称——“提笔忘字”。该文还指出,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一直沿用的书写体系,这种情况已经发展到引起一场文化危机的地步。有坚持练书法的人质疑:“练书法的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比这儿多。汉字是起源于中国的啊,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?”
二、“情有可原”,高效高速的现代科技会使笔画较多、较难书写与记忆的汉字面临“提笔忘字”
中国可能出现新“文盲”,其实“情有可原”。由于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,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写工整的楷书;同时,由于广泛使用计算机录入汉字,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;结果,能在电脑上每分钟打上百字的人,因常用电脑、少用手写,会忘记不少汉字怎么写。
这也可能是现代科技带给汉字应用的“副作用”。高效高速的现代科技会使笔画较多、较难书写与记忆的汉字,面临“提笔忘字”,产生新“文盲”。
汉字的应用前景或许可能会面临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:在汉字的书写上,如果不采取相当的措施乃至适当的变革,相当多的人将会是:能认得汉字、录入汉字,不会或不善写汉字。
当然,应该看到,计算机并不能完全代替纸和笔、代替手写,更不能代替各人的亲笔手书签名。看我国神七飞天,太空人在飞船上还在不停的翻看书面手册;各国太空人在飞船上也是用太空铅笔写“日志”,并不靠手敲键盘做记录。书面手写,即便对顶尖科技的载人飞行也仍然需要,更不要说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了。何况,汉字在进入计算机后还是效率很高的文字;中国人、华人手写汉字,还有开发智力、陶冶性情等等功能;……。
可以说,中国人、华人应该继续使用汉字,不单因为汉字是最古老的、是国粹,还因为汉字仍然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相当适用的语言符号载体。
三、探讨提笔忘字的新“文盲”的“扫盲”办法
那么,在现代科技、现代生活条件下,能解决“提笔忘字”的问题吗?对新“文盲”,能有新的“扫盲”办法吗?这里拟讨论一二:
1、对成人,提倡加强常用汉字的复习和其快写方法的练习。——因为,对付“忘记”的最好方法,应该还是“复习”;应对“多笔画”,应该还是要规范、简易的快写。
这里还认为,可以考虑以适当的方法,倡导成人经常接触复习常用500汉字,因为其覆盖日常用汉字的80%以上。
为了使汉字的书写比较快速同时规范可识,还宜推广规范的汉字快写方法,使得成人在“复习”常用汉字时,比较简便、易于操作和记忆。
2、学校在规范汉字教学的同时,在教授和练习规范汉字并已经有相当掌握的基础上,在高中和大学,也可以讲授和练习规范的汉字快写方法。这样,可能有利于降低汉字的学习难度和记忆难度,降低复现所学汉字即书写汉字的难度。
3、同时,还宜倡导和以适当的方法逐步形成全社会欣赏、崇尚乃至追求汉字书法美(含快写汉字书法)的风气。以既能充分发挥汉字书写表情达意的功能,也培养人们汉字书法欣赏乃至创造书法艺术美的习惯与风气。而促使人们在书法欣赏和书法美的创造中,复习汉字,减少“提笔忘字”。
4、以上说到“汉字快写”,从缓解“提笔忘字”现象考虑,这里也想提出普及和推广“标准草书”、“仿标草”的必要。
“标准草书”,是国民革命元老、“当代草圣”、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首创。于老早年即深感汉字难认、难写,为“求制作之便利,尽文化之功能,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,发挥全族传统之利器”,乃取百家草书之长,创立标准草书。可以说,“标准草书”有难得的历史积淀,是在现代条件下应战电脑挑战汉字手写的精华性工具。
不过,细研“标草”也会发现,其普及难度较大一些。首先,于老所书为繁体,其草书虽然不少正是简体字的起源,但有不少字与简体楷体相比,差别较大。再者,标准草书的"部首"有300-500多个,"代表符号"有100余,"单独符号"有150-180多个。由于草书简省了笔划,疑似字可列出320组,易混字有177组。同时,从“标草”的范本——于老手书“千字文”看,其92.3%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写法。这是标准草书的难能可贵之处——写法有历史渊源。但由于历史悠久、当时书体因种种可能与今天不同,这使“标草”所确定的有些字写法也因此而较难识别。
所以,或许可说,于老首创的“标准草书”虽体系完整、严密,十分规范,但也正因细密而需记忆点较多,创制已多年,在大陆和台湾也有颇多传承,而由于其学习掌握有相当难度,还不能说已经普及。
所谓“仿标草”,或许可说是,基本参照标准草书的写法,而对较难识别的字,按于老所说“易识、易写、准确、美丽”的原则,以及于老关于“凡简字之草体亦可采用”;“凡过于简单之字,不必作草”;“凡过于冷僻之字,可不作草”的具体原则,结合标草的“连笔、划出字形、改变笔画顺序”的特点,以国标汉字为准绳,而探讨的一种仿标准草书的写法。
“仿标草”,给有快写汉字需要的人们书写参考,或能更有利于手写汉字的快速、简易且比较规范的应用。经过实践,如果确实能够为广大使用者所接受,达到“应战”电脑挑战汉字手写的目的,那可能将对汉字在电脑时代的手写发挥相当作用,也可能使有“标草”简略精华的汉字,首先在手写中得以流行,继而或可给予有利的影响于汉字的继续改革、发展和传承。
(文磬)
个人学术主页网址——
http://t5105.crcoo.com
评论